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 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

閱讀材料


(一)指定閱讀教材:
01. 迪克摩利思(2000),《網路民主》。張志偉譯。台北:商周。
02. 凱斯桑斯坦(2002),《網路會顛覆民主嗎?》。黃維明譯。台北:新新聞。
03. 廖達琪等(2013),《網路民主:台灣iVoter投票諮詢網站建置紀實》。台北:五南。
04. 強朗森(2016),《鄉民公審:群眾力量,是正義還是霸凌》。戴至中譯。台北:商業周刊。
05. 黃厚銘編(2016),《婉君妳好嗎?:給覺醒鄉民的PTT進化史》。台北:群學。
06. 博依德(2015),《鍵盤參與時代來了!》。台北:時報。
07. 克雷薛基(2015),《鄉民都來了:網路群眾的組織力量(二版)》。李宇美譯。台北:貓頭鷹。
08. 丹尼爾沙勒夫(2015),《隱私不保的年代:網路的流言蜚語、人肉搜索、網路霸凌和私密窺探(二版)》。台北:五南。
09. 趙國棟等(2014),《大數據時代》。台北:五南。
10. 卡爾(2012),《網路使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王年愷譯。台北:貓頭鷹。
11. 尼克比爾頓(2011),《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Facebook、iPad、iPhone如何翻轉我們的世界》。王惟芬、黃柏、楊雅婷譯。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
12. 徐振雄(2011),《資訊網路法導論(二版)》。台北:藍海文化。
13. 林國明(2009),〈公共領域、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思想11》。台北:聯經。頁181-195。
14. 陳閔翔(2007),〈司法審查與人權保障—對大法官「言論自由」憲法解釋的民主考察〉。《通觀洞識學報》。第7期。頁99-113。


(二)建議延伸教材:
01. 黃俊儒等(2016),《新時代判讀力》。台北:方寸文創。
02. James Curran等(2015),《誤解網際網路》。馮建三譯。高雄:巨流。
03. 鄭志航(2015),《征服臉書:成功建立百萬粉絲團,有效集客、建立品牌、並從中獲利的臉書經營法則》。台北:布克文化。
04. 洪貞玲編(2015),《我是公民也是媒體》。台北:網路與書。
05. 宏駿(2014),《從網路解讀中國—大陸網事10年回顧》。台中:白象文化。
06. 溫伯格(2014),《TOO BIG TO KNOW:網路思想先驅溫柏格重新定義知識的意義與力量》。王年愷譯。台北:貓頭鷹。
07. 赫茲(2014),《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如何在大數據時代破解網路騙局與專家迷思,善用個人力量做出聰明決定》。許恬寧譯。台北:大塊文化。
08. 伍仟華(2014),《微博不能說的關鍵詞》。何大明譯。台北:左岸文化。
09. 王丹(2014),《王丹Facebook精選輯》。台北:渠成文化。
10. 林維國(2013),《新媒體與民意: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
11. 施密特、柯恩(2013),《數位新時代》。吳家恆等譯。台北:遠流。
12. Ffaarr/Lon(2013),《PTT鄉民大百科》。台北:時報。
13. 蓋斯提爾、彼得列文(2012),《審議民主指南》。劉介修等譯。台北:群學。
14. 林玉凡等(2012),《社群!原來如此:社群網絡的當代潮流與未來趨勢》。台北:資策會。
15. 項靖等編(2011),《電子治理:理論與實務的臺灣經驗》。台北:五南。
16. 柯克派崔克(2011),《facebook臉書效應》。李芳齡譯。台北:天下雜誌。
17. 黃瑞祺、陳閔翔(2010),〈審議民主與法治國理想:哈伯馬斯的民主觀〉,《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八十論集》。黃瑞祺主編。台北:允晨文化。頁355-406。
18. 埃爾斯特(2010),《審議民主》。李宗義、許雅淑譯。台北:群學。
19. 尼爾波斯曼(2010),《科技奴隸》。何道寬譯。台北:博雅書屋。
20. 李懷宇(2010),《世界知識公民:文化名家訪談錄》。台北:允晨。
21. 吉見俊哉(2009),《媒介文化論》。蘇碩斌譯。台北:群學。
22. 林瑞谷(2009),《部落客宣言》。李宗義、許雅淑譯。台北:群學。
23. 約翰卓策克(2009),《談論式民主:政治、政策與政治學》。黃維明譯。台北:群學。
24. 廖錦桂等編(2007),《口中之光: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灣智庫。
25. 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台灣公民會議的經驗〉,《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1期。頁77-104。
26. 宋興洲(2006),〈網路民主的困境與侷限〉,《政治與資訊的對話》。張錦隆、孫以清主編。台北:揚智。頁39-78。
27. 熊澄宇(2005),《資訊社會4.0》。台北:商周。
28. 黃浩榮(2005),《公共新聞學:審議民主的觀點》。高雄:巨流。
29. 林火旺(2005),〈審議民主與公民養成〉,《台大哲學評論》。第29期。頁99-144。
30. 波斯納(2004),《公共知識份子》。韓文正譯。台北:揚智。
31. 宋興洲(2003),〈論網路民主的理論與發展現況—網路民主是科幻小說?〉,《全球政治評論》。第3期。頁1-28。
32. 陳炳宏(2003)。《解/構媒體:媒體公民教戰守則》。台北:雙葉。
33. 海莫能(2002),《駭客倫理與資訊時代精神》。劉瓊云譯。台北:大塊文化。
34. 約翰海格三世、馬克辛格(2002),《網路價值》。湯宗勳等譯。台北:臉譜。
35. 安德魯夏比洛(2001),《控制權革命》。劉靜怡譯。台北:臉譜。
36. 薩伊德(2000),《知識份子論》。台北:麥田。
37. Anderson, David M. and Michael Cornfield (2002) The Civic Web: Online Politics and Democratic Values.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38. Tsagarousianou, Roza, Damian Tambini, and Cathy Bryan (1998) CyberDemocracy: Technology, Cities, and Civic Networks.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