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群核心素養

(一)本課群所含括的核心素養
  「全球化:視野與溝通」通識課群,由本中心三位教師組成, 其總體目標是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出發, 藉由反思當代文明發展的環境議題、網路言論與文化困境, 來培養學生具國際視野與良好溝通表達能力的新公民!
  無疑的,全球化時代是網路時代,也是東西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 審思整個人類西方文明發展過程,自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到資訊社會或後工業社會的來臨, 人與社會、自然的三重辯證關係已產生極大的變化。 質言之,晚近全球化現象主要有三個具主導性課題: 全球氣候變遷、社群網站的訊息傳播、以及此間各種文化的詮釋或翻譯, 使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跨界溝通愈顯重要。 在後全球化時代,我們每天都在進行全球共時性的認知、詮釋與溝通。 因此,當我們同時感受尼波爾地震與國內缺水危機時; 當我們跟著臉書Free The Nipple風潮爭取身體自主權時; 當我們努力將李白詩中的意象詮釋給外國友人時, 我們需要新的視野與可行動理解的溝通能力――其決定了我們學生的競爭力, 故認識全球化趨勢並探討其困境,是一項關鍵且急迫的學習。

  據此理念,本課群以通識中心主任為總計畫主持人,邀集兩位熱血的年輕教師, 透過三門通識課的合作,進行一場環境關懷、網路參與和翻譯文化體驗的學習盛宴。 承此,本課群含括了五個核心素養:邏輯思辨、溝通表達、問題解決、探索創造、國際移動, 並以國際移動作為課群共同培育的主素養,溝通表達與問題解決作為串連起師生共學的素養圈線。

(二)課程培育核心素養與各課程之關係對應說明
承上,本校學生以商管財經為主要學科,畢業後多在台北市區工作,且多數均可進入外商公司或跨國企業, 故課群設計即鎖定國際視野與溝通能力作為主軸標竿。 是以,賴栗葦主任的「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以培育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出發, 引導同學探索並解決環境議題,故課程以國際移動、問題解決、探索創造三項核心素養為重心; 陳閔翔老師的「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以西方審議民主參與切入,探討臉書所引發的國內外公共言論爭議, 課程強化了國際移動、問題解決兩項既有素養,並增加溝通表達的倫理思考; 林怡安老師的「跨文化溝通與翻譯」則就東西文化翻譯現象,反思翻易還是翻異的有趣結果, 其再次強調國際移動、溝通表達外,擴增了邏輯思辯的訓練,以此完成國際視野與溝通能力的課程目標。 其素養與課程對應關係請參閱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