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FAQ

FAQ-課程

Q1:為什麼通識「國文」很重要?

A:

五專-國文一

本課程旨在訓練與培養學生的中文語文能力,期透過中國文學的講授、閱讀與討論,使之體認到中國語文豐美而又不離生活與生命情境的特質;並藉之以開拓視野、涵泳情性、砥礪思維,增進其欣賞、應用與表達中文語文的能力。

五專-國文二

本課程橫向統合語文、輔導、心理等相關課程,縱向銜接藝術、生命哲學等相關學習,以提昇學生蒐集文獻、文學閱讀與欣賞的能力,增益學生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並促進學生人文關懷,提昇倫理素養,並培養核心能力,增進學習效果與學生就業競爭力。

五專-國文三

透過文章欣賞,並結合日常生活的經驗,使學生認識傳統與現代文學,進而體會前人的智慧與美感,以增長個人的文學造詣。

五專-國文(含現代文學習作)

培育學生閱讀、欣賞及發表之語文能力,涵養學生高尚道德及健全之人格,加強中華文化之認識與傳承,陶鑄文藝美學之修養,以開拓生活視野,加強人文關懷。

四技-大學國文選(一)

本課程橫向統合語文、輔導、心理等相關課程,縱向銜接藝術、生命哲學等相關學習,以提昇學生蒐集文獻、文學閱讀與欣賞的能力,增益學生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並促進學生人文關懷,提昇倫理素養,並培養核心能力,增進學習效果與學生就業競爭力。

四技-大學國文選(二)

本課程橫向統合語文、輔導、心理等相關課程,縱向銜接藝術、生命哲學等相關學習,以提昇學生蒐集文獻、文學閱讀與欣賞的能力,增益學生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並促進學生人文關懷,提昇倫理素養,並培養核心能力,增進學習效果與學生就業競爭力。藉由古典文學及現代文學之選讀,指導學生研讀典籍及欣賞的方法,使學生能以了解學術源流及文學精義,提昇自行研讀古今文學的能力。

四技-應用文與習作

本課程著重於兩個部分,即各式應用文之「字意/詞意表達」及「習作」,因此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除了本人親自解說課程內容外,更要加強同學們「習作」的部分。所謂「加強」,指的是「習作」的「批改」。一般而言,各種寫作課程的習作批改,皆由擔任該課程之教師負責,然而本人企圖將批改的工作「部分的」交由學生負責,藉由同學相互批改的過程,使同學認識到在相同主題的寫作上,自己與他人在用語的思考上有何不同。最後,本人再將學生批改的結果逐一檢視,並於下次上課時提出問題與討論,如此亦可收師生雙向交流之效。

二技-國文

本課程旨在訓練與培養學生的中文語文能力,期能透過中國文學的講授、閱讀與討論,使之體認到中國語文豐美特質,而又不離生活的生命情境;並藉之以開拓視野、涵泳情性、砥礪思維,增進其欣賞、應用與表達中文語文的能力。

Q2:為什麼通識「英文」很重要?

A:

五專- 英文一、英文二、英文三

五專部英文課程係銜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之英語教育,共四個學年,前三學年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中「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與「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兩項核心素養。兩項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分別是:「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讓學生具備掌握各類符號表達的能力,以進行經驗、思想、價值與情意之表達,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並解決問題;「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讓學生尊重欣賞多元文化,具備國際化視野,並主動關心全球議題或國際情勢,具備國際移動力。

此外,五專部英文課程規劃亦根據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簡稱CEFR)基礎級(Waystage,亦稱A2),該級數能力對應實務說明為:(1)學生能理解大部份日常生活中(例如:個人及家庭基本資料、購物、當地地理環境、工作等)常用的句子和表達法;(2)學生在單純的例行性事務中能夠有效溝通,針對熟悉的例行性事務進行簡單直接的信息交換;(3)學生能簡單描述個人背景、週遭環境及切身需求之事物。

學生的具體學習目標是:(1)熟知職場常用1500個單字的使用情境及用法;(2)對職場情境可以做簡短、有效的對話,並在有線索下了解篇幅不長的談話;(3)能閱讀與生活工作相關的淺易英文,並能閱讀路標、菜單、時刻表、賀卡等;(4)能寫簡單的句子、填表格。

學生若參加標準化之英語文檢定測驗,希冀能通過CEFR的A2 等級(如:全民英檢初試;多益 225 分以上)。

五專-英文四

五專部第四學年的英文課程規劃係根據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簡稱CEFR)的進階級(Threshold,亦稱B1),該級數能力對應實務說明為:(1)學生能理解一般在職場上、學校裏及休閒場合中常見之標準文件的重點;(2)學生在國外旅行時能應對處理大部份可能發生的狀况;(3)學生能針對熟悉或個人有興趣之主題撰寫簡單有連貫的篇章;(4)學生能敘述經驗、事件、夢想、希望及志向,並能對看法及計畫簡短地解釋理由或做出說明。

學生的具體學習目標是:(1)熟悉職場常用 3500個單字的使用情境及用法;(2)遇到的熟悉事物,能瞭解清晰且標準信息的重點;(3)在國外旅遊時,能應付大部分可能會出現的狀況;(4)針對熟悉或私人感興趣的主題,能創作簡單有連貫的篇章;(5)能敘述經驗、事件、夢想、希望及抱負,而且對意見及計畫能簡短地提出理由和說明。

學生若參加標準化之英語文檢定測驗,希冀能通過CEFR的B1等級(如:全民英檢中級;多益550分以上)。

四技-英文(一)、英文(二)、英文(三)

四技部英文課程規劃係根據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簡稱CEFR)的基礎級(Waystage,亦稱A2)與進階級(Threshold,亦稱B1)

基礎級的能力對應實務說明為:(1)學生能理解大部份日常生活中(例如:個人及家庭基本資料、購物、當地地理環境、工作等)常用的句子和表達法;(2)學生在單純的例行性事務中能夠有效溝通,針對熟悉的例行性事務進行簡單直接的信息交換;(3)學生能簡單描述個人背景、週遭環境及切身需求之事物。

學生的具體學習目標是:(1)熟知職場常用1500個單字的使用情境及用法;(2)對職場情境可以做簡短、有效的對話,並在有線索下了解篇幅不長的談話;(3)能閱讀與生活工作相關的淺易英文,並能閱讀路標、菜單、時刻表、賀卡等;(4)能寫簡單的句子、填表格。

進階級的能力對應實務說明為:(1)學生能理解一般在職場上、學校裏及休閒場合中常見之標準文件的重點;(2)學生在國外旅行時能應對處理大部份可能發生的狀况;(3)學生能針對熟悉或個人有興趣之主題撰寫簡單有連貫的篇章;(4)學生能敘述經驗、事件、夢想、希望及志向,並能對看法及計畫簡短地解釋理由或做出說明。

學生的具體學習目標是:(1)熟悉職場常用 3500個單字的使用情境及用法;(2)遇到的熟悉事物,能瞭解清晰且標準信息的重點;(3)在國外旅遊時,能應付大部分可能會出現的狀況;(4)針對熟悉或私人感興趣的主題,能創作簡單有連貫的篇章;(5)能敘述經驗、事件、夢想、希望及抱負,而且對意見及計畫能簡短地提出理由和說明。

學生若參加標準化之英語文檢定測驗,希冀能通過CEFR的B1等級(如全民英檢中級;多益550分以上)。

二技-英文

二技部英文課程規劃係根據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簡稱CEFR)的進階級(Threshold,亦稱B1),該級數能力對應實務說明為:(1)學生能理解一般在職場上、學校裏及休閒場合中常見之標準文件的重點;(2)學生在國外旅行時能應對處理大部份可能發生的狀况;(3)學生能針對熟悉或個人有興趣之主題撰寫簡單有連貫的篇章;(4)學生能敘述經驗、事件、夢想、希望及志向,並能對看法及計畫簡短地解釋理由或做出說明。

學生的具體學習目標是:(1)熟悉職場常用 3500個單字的使用情境及用法;(2)遇到的熟悉事物,能瞭解清晰且標準信息的重點;(3)在國外旅遊時,能應付大部分可能會出現的狀況;(4)針對熟悉或私人感興趣的主題,能創作簡單有連貫的篇章;(5)能敘述經驗、事件、夢想、希望及抱負,而且對意見及計畫能簡短地提出理由和說明。

學生若參加標準化之英語文檢定測驗,希冀能通過CEFR的B1等級(如:全民英檢中級;多益550分以上)。

Q3:為什麼五專學生一定要修「公民與社會」之課程,大學生一定要修「民主社會與當代公民」之課程?

A:

一、五專必修「公民與社會」之必要性:該科目為教育部高中課綱中六大領域必修之科目。具體理由亦可參考學院部之陳述。                                                                         

二、學院部「民主社會與當代公民」設定為核心必修之必要性:
    無疑的,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並且有著傲人的民主與法治成就。做為現代公民,培養關心國是、並且願意行動與實踐的大學生,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通識學習。準此,本校通識教育六大核心能力,其中,「創新國際宏觀」、「社會倫理關懷」、「問題溝通解決」都可在此門必修課裡獲得基本知識與能力,成為未來職場上與社會上CEO或領袖的關鍵知能!

    我們可以從公共性社會特徵與多元文化精神兩大面向來看這個社會責任為何、以及如何重要:首先,成就公民社會是臺灣這幾年發展的重要目標。公民社會由公民於公共場域互動所構成。是故,引導學生認知民主社會問題並親身實踐,強調知識與社會之連結,進而培育學生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是通識教育重要的一環。其次,由於現代社會快速變遷,公民需具備隨時面對未來新挑戰之能力。因此,社會領域通識課程基本理念是強調教學歷程中,教與學雙方互為主體,反應國際觀也反應在地性,希冀讓學生自主的發掘與解決問題。最後,具有現代意識的公民,應能體認到現今臺灣社會的多樣性、多元族群及其動態的文化內涵,包括原客閩外、以及近年人數增多的新移民或新移工等。以此,課程應呈現當代社會多元的存在、文化與價值,引導學生理解、體驗、進而尊重與包容。

    根據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的基本素養,至少應包括倫理、民主、科學、媒體及美學等五項公民素養,故這門課的共同教學目標,應在強調關懷社會真實議題或探討實際案例之前提下,一方面,理解到當前社會存在著各種政治道德的民主爭議,從全國性議題,例如死刑存廢、核四商轉與否、高中課綱微調、代理孕母合法化、多元成家民法修正案、兩岸服貿協議法制化、公教人員18%優惠存款爭議,到地方性議題,例如大巨蛋、浮州合宜住宅、臺中BRT公車優化、桃園航空城開發、南鐵東移等。當代公民除了須認識、分辨、與抉擇日常生活與專業情境中所常遇到的爭議外,更要能理性判斷並具備議題論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妥善處理社會爭議,不只需要法律素養,更應該具備民主法治觀,也就是說,當代公民須具備有透過民主程序處理各種爭議的能力,能尊重事實、講究理性溝通,培養公民參與所需的民主審議知識、技巧與美德。

    綜上所述,全球化的時代,是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更是網路與電腦時代,因之,媒體素養將決定我們公民論辯的素質,故當代公民須瞭解媒體科技與及組織如何產製訊息,如何建構形象,能解構媒體及其隱藏的意義,進而具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甚至透過媒體適當表達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提供專業的見解。

Q4:為什麼通識「地理」很重要?

A:地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地理學課程的訓練目的是在培養同學們的問題解決能力,所以這門課的教學目標並不是零碎知識的片段記憶,事實上它具有深厚的實質教育內涵。

    地理學課程要訓練同學具備三種思考能力,亦即空間性、綜合性與區域性,簡述如下:

    空間性  地理學重視地表現象的空間分布,從空間分布特徵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

    綜合性  地理學探究的是地理環境中各項要素間的關係,例如某一個地表現象的人地關係,這些要素有可能是不同層級間的知識原理,所以地理學又被稱為是一門兼具自然與人文的學科。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比起教科書中的模型問題複雜許多,往往不是單一思考觀點與眼見角度就能解決的,地理學的綜合性有助於解決複雜的問題。

    區域性  任何一種地表現象都有地點與位置的屬性,在探討這些地表現象的問題時是無法與區域性做切割的,每一個區域都有其地形、氣候、水文、土壤、人口、產業、都市等的特徵,要解決地表現象的問題,就必須對每個區域特性進行瞭解,同時比較其差異,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最近全球各地發生的重大環境議題,例如:美國聯邦政府批准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在北極的鑽油計畫、尼泊爾大地震、南韓MERS失控、地中海移民船難等,同學們如果沒有具備地理學要培養的思考能力,可能不易瞭解這些問題的核心所在,不會解讀這些問題的人地關係,更沒有能力去分析問題背後的形成原因。

Q5:為什麼大學生一定要修通識「藝術與人生」之課程?

A: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所接觸的藝術出發,並自藝術的各個類別中認識其價值,以學習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同時在藝術的美感中體會生活的美好。本課程將配合任課教師的藝術專長,帶領學生領略各種藝術,包括公共藝術,繪畫,建築,雕塑,戲劇與劇場,音樂,舞蹈,電影,深入淺出地予以介紹,培養學生對於各個藝術的基本認識與鑑賞能力。除了參考書目以外,教學上盡量透過生動的影音作品,使藝術教學活潑化。

本課程主要介紹藝術與人生兩者間的七大常見議題,藉由各項議題的學理引導與舉例分析中,探討及還原藝術欣賞中創作者與觀賞者之間的訊息溝通效應、藝術史中時代背景變遷與社會人文價值觀之互動,藉由導引藝術欣賞領域之抽象性思辯作邏輯性生活體驗之轉化,來建立客觀性理論探討與主觀性思想價值間之藝術欣賞領域對話管道,期使同學對藝術品所呈現的人生百態能具有認知與省思的基本能力,並將之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藝術領域通識教育部份,美國哈佛大學早已將「文學與藝術」列入核心課程之主要領域,而「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學程」也列入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必須完成的四個學程之一,此外,藝術課程在通識教育中的重要性,還可由近幾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公元2000年教育目標」中,將藝術納入國民教育六大核心學科的作法看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瓊花(2002)認為,大學通識教育之藝術鑑賞課程目標,宜讓學生建立以下之能力:

1.  運用現代資訊工具,從事藝術相關學習或活動。

2.  思辨及分析藝術相關知能的能力。

3.  對多元複雜的藝術相關議題,具有客觀自主判斷和解決能力。

4.  能透過藝術的學習,訓練應變能力。

5.  進行美感價值與社會行為、人文精神和道德修養的思辨,並瞭解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的相關性。

6.  以自我出發,能有負起社會藝術功能的意識。

7.  能宏觀地接受許多當代的議題及現象,例如:後現代主義與藝術、女性主義語意樹、生態藝術等課題。

由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發現,藝術通識課程是以鑑賞為取向,強調與生活環境結合,培養學生對於藝術的喜好,並發覺學生自身的興趣,而非如傳統藝術課程以藝術技巧為教學要點。

Q6:為什麼環境教育課程「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很重要?

A:工業革命(西元約1750年)以後,機器逐漸取代人力,人類的生活品質因而提升,人口數量逐漸增加,同時人口倍時也在縮短,2011年10月底全球人口總數突破七十億,但人類為了驅動機器,提高生產效能,大量地燃燒化石燃料,卻意外地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濃度的上升 ◦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力在工業革命之後開始超越大自然的恢復力,地球上許多地方開始出現環境衝擊與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不足的問題,人類經濟活動對環境過度開發的後遺症日益明顯,許多危及生物生存、人類財產與生活品質的環境問題接連出現,致使國際公約開始約束人類消耗資源的行為,重新調整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1970年代以後,環境保護成為全球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人類對環境抱持的態度(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不斷地在改變,從『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人(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過渡至『重視生命個體價值(Biocentric ethics)』,演變至『重視生態系整體價值(Ecocentric ethics)』。現今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發生的潛在危機下,人類必須面對的事實是,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關鍵在於食物鏈網的平衡關係,不可否認的,人類也是食物鏈網中的一個網絡支點,隨意地破壞環境與掠奪資源,最後危害的可能是人類自己◦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書,強調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理念:『在不犧牲後代子孫福祉的前提下去滿足自己的需求』◦由此可知,面對環境問題是不分國家、種族、職業、性別與年齡的,是身為地球公民所需肩負的責任◦ 在環境變遷日益明顯、自然災害發生頻率逐漸增高的情況下,對世界各國的社會與經濟衝擊逐年升高,環境教育對於培養一位具備國際視野與社會關懷的高級商業管理人才尤為重要。

本課程以全球空間尺度為探討範圍,結合學理討論環境議題,期望學生藉由環境實境教學與同儕小組討論能反省、批判與關懷目前的環境問題,更進一步地養成節能減碳的生活習慣,了解自己也具有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本課程可對應本校通識教育中心的課程指標為環境教育、國際宏觀、社會倫理與問題溝通(表一),亦可對應本大學定位商管實務教學型大學之四大核心能力指標如實務技能、創意創新、社會關懷與自我管理。


另亦可對應教育部核心素養指標如下:

1.    問題解決

基礎理論的學習可厚實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了解環境問題背後的基本原理,較能掌握問題的核心,不易受表象蒙蔽,例如,本校學生常見的思辨迷思「全球暖化就是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是臭氧層破洞造成的」、「北極海冰融解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皆是基礎理論認識不清造成的。其次,學生參與分組行動習題作業活動,可培養自主的探索問題與問題解決能力◦

2.    探索創造

每一個環境問題都有其時間與空間的特性,其形成原因通常具有複合性,而且這些因素常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學生要解決這些問題,除必須探索問題的時間脈絡與空間結構,還必須解讀影響因素間的交互作用關係,嘗試從另一個思想層面來解構環境難題,創造出一個新的解題思維。

3.    國際移動

環境問題皆具有跨國性,常形成備受矚目的國際議題,主因在於空氣與水都是流體,它們的移動不受國界限制,例如,各國排放的溫室氣體改變大氣溫室氣體的結構,強化溫室效應,使全球暖化發生;又例如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島大量焚燒熱帶雨林,造成新加坡空氣品質下降與能見度降低的問題發生◦學生必須具備國際視野,才能了解環境問題的跨國影響性,思考可行與負責任的因應策略◦

Q7:通識中心為何不開多益證照輔導班?

A:其一,就法規層面而言,本校「學生英語能力畢業門檻及輔導要點」已載明,學生未通過畢業門檻標準者,係修習0學分每週2小時之「英語訓練」課程。而畢業門檻係各系自行訂定,故該課程之開課權責單位並非通識中心。

其二,就通識教育的精神來說,本中心開設課程之宗旨,係引導學生將人文與社會關懷融入專業發展的「全人教育」,故英文課程希冀跳脫以檢定考試主導語言教學的迷思,將課程設計置於文化交流與溝通表達之情境,強調脈絡化學習、跨文化溝通技巧與具創造性的表達能力。期待透過語言與專業知識學習的整合,豐富多元文化的素養,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此外,本校推廣教育組每學年皆開設實戰多益班,從初級至中高級皆有。此類英檢證照輔導課程不擬開設於正規學制內,係因其教導學生的是考試準備方向、應答策略及檢定相關資訊。否則,法律系必須開設律師證照輔導班,醫學系則須開設醫師證照輔導班等等,高等教育與補習教育便無區隔。

Q8:為什麼五專一~三級年的通識課程佔全部課程的比重大於專業課程的比重,又佔了大部分上課時間?

A:前言: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

    五專畢業等同副學士,無論是就業或升二技,概念上屬於大專生(傳統說法叫「大專生」,早期高中職與五專分流,專科生是有別於高中職生,而有此稱謂),特別是本校為技專校院改制的大學,五專部與學院部皆為本校重點培育的學生,我們一定程度上仍期待本校五專生有大學生的知識、氣質與能力。

   

一、五專1-3年級與45年級的通識課程差異

    五專1至3年級在學制上等同高中職,課程規劃與學分數必須符合教育部規範。因此,我們須分五專前3年與後2年。合先說明。

    根據103學年度(現行標準)課程科目表,必修217學分(暫不考慮學分數與時數是否一致)中,一般科目佔92學分,專業必修科目佔125;又五專前三年共修習一般科目80學分,專業必修科目81學分,故同學指稱「通識課程比重大於專業課程的比重」顯然與事實有點差距。

二、漸進式調降學分數

    通識教育中心作為全校通識課規劃與推動單位,我們相當重視同學的意見。據此,針對刪減通識課或改為選修的建議,我們必須先界定「什麼是通識教育?」、「通識課有用嗎?」

    首先,根據教育部99課綱畢業標準,必修科目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藝術、生活等領域(體育、護理、全民國防,在此省略)。我們發現本校規定之學分數並無超過教育部規範,只有國文與英文略高。

    針對通識中心所負責之科目,語文領域有國文與英文,社會、自然與藝術。其中專一的歷史與地理,我們已通過課程學分數調整,於104學年度從3學分均改為2學分。國文五專一年級於104學年度也從8學分調降為6學分(3-3)。換言之,目前的國文英文必修各為20學分,是否需要繼續調降,可能要與學校所欲培養的語文核心能力一併思考。也就是說,目前校定必修還有四年級的國文(含現代文學習作)4學分與應用英文4學分(時數各為6),來作為商業大學的特色。

三、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所

    其次,我們應該有個認知,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所,大學不是補習班,大學是一個全人教育的地方。因此,同學不應有錯誤期待,把英文課當成多益保證班,把國文課當作升學衝刺班。相關的英文證照可由社團活動、課外活動、或自學、或補習班等方式自我加強來取得。而若要加強國語文能力,應該平常多閱讀有深度的好文章,包括文言文作品,並多練習寫作,而非只滑手機或用火星文。

    當然,作為技職大學,我們的英文課與國文課仍有務實致用的實用價值,除了聽說讀寫四項基礎能力循序漸進的加深加重之外,語言課程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與學習興趣,作為支持其終身學習的基礎,甚至,就每個學生的生涯發展與職業取向,提供不同深度、廣度的文化與文學涵養,在應用語言方面注重生命價值、人文素養、國際視野、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以及閱讀與表達能力,進而可以有正確、有效的溝通能力,最後可以在本國語言或台語文運用,以及第二外國語應用上(當有此基礎,同學就會主動學日語、韓語等),從純粹的技能與知識,例如文法,提升至對於語言文化的敏感與尊重,對整個西方文明的理解與融通,最後能反身自我、反思語言使用或詮釋背後的我們之所以存在的價值。這是通識課的意義!

四、帶著走的知識與能力:跨領域、博雅視野

    最後,必須指出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通識博雅精神,也就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未來的世界不能只有專業,我們常舉這樣的例子,專一所學的數位化資料處理某軟體,可能五年後畢業它已改版升級或不見了,未來的世界會有一些職業消失、會有一些新興職業出現。因此,五專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最重要是能帶著走,可以在未來職場上將這些觀念運用,過去的知識可能五至十年更新一次,但未來肯定一至三年甚至週期更短,因此,通識課不是營養學分,它不是用來怡情、調養身心、或課間休息,而應該在不同的通識課堂上努力充實各種面向的、廣博的、跨科際的視野、知識與能力。

    至於,同學感覺通識課報告多,那代表該教師上課認真,希望同學加油!做中學的意義就在此,認真投入學習,收穫必然是自己的!最近很多同學反應,與其獲得一張「計帳士」證照,不如國稅局實習服務三天。這不是說證照不重要,就像開車需要駕照一樣,計帳士證照仍是必備的,而是說有了駕照後,實際開車上路仍是關鍵,在職場上真正重要的是實務能力,以及繼續學習的能力。

    未來的人才肯定不能只有一樣專業,改大後的新北商人不僅需要語言能力、有環保觀念、關懷社會、有藝術氣質,還要有人文精神、媒體素養、科學理性、國際觀與倫理觀(例如必修「法治社會與商業倫理」),擁有跨領域能力與博雅視野――先成為人,再成為公民,然後士農工商――這是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

Q9:五專四年級國文課程可否以升學為導向?

A:五專四年級等同於大學一年級,其國文課程目前課名為:「國文(現代文學習作)」,未來將把課名改為:「國文(四)」。本校「國文教學研究會」編有一套教材,乃擷選歷代(含現代)多篇經典作品,並依各年級的學生程度,設計與編輯成冊。「專科國文(一)、(二)、(三)」,分別適用於前三年級;而「大學國文選」則適用於專四及大一生。此套教材,向來被四/二技(專)入學統測與各校插大考試,作為篇章命題的重要參考依據;「國文教學研究會」更常鼓勵教師能以之為授課的主要教材;老師們也多願意配合。只要循此途徑,含英咀華,積漸日久,不唯能夠涵泳情性、砥礪思維,增進學生欣賞、應用與表達中文語文的能力;更有助於升學或其他求職考試。學校並非補習班,教學絕非只為考試,實賦有更崇高的使命──陶塑健全完整人格的國家棟樑。願大家敦品勵學,化質增智,共勉之。

FAQ-教務

一、學生

()選課方面:

1.選課日期為何?

A(1) 第一學期:開學前一週為第一階段選課,開學當週為第二階段選課(加退選),並開放跨系()、跨校、跨制、跨部選課。

(2) 第二學期:第一學期結束前一個月為第一階段選課,開學當週為第二階段選課(加退選),並開放跨系()、跨校、跨制、跨部選課。

(3) 每學期另於學校網頁(首頁)公告選課日程。

2.如何登入選課系統?

A(1) 由學校首頁學生學生資訊系統 進入選課系統選課
(2)
第一次登入帳號為學號,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含英文字母大寫)

3.如何查詢文創學程所開課程?

A:由學校首頁學生學生資訊系統進入選課系統選課「五專通識中心 五專通識一甲」即可查詢到該學期所開課程。

4.如何查詢四技二所開必修通識課程?

A:由學校首頁學生學生資訊系統進入選課系統選課「四技通識中心 四技通識二」即可查詢到該學期所開課程。

5.班級課表如何查詢?

A:由學校首頁學生班級課表查詢

6.教學大綱如何查詢?

A(1) 由學校首頁學生課程資訊系統查詢
(2)
進入班級課表點選課程 即能超連結至教學大綱

7.跨系()、跨校、跨制、跨部如何選課?

A(1) 填具「學生選課申請書」後,交由系辦簽核及對方系辦簽核,將該申請書送回系辦。

(2) 跨校選課另填「跨校選課申請書」,送至本校教務處及對方學校教務處核章後,將該申請書送回教務處。

8.通識課程選修相關規定?

A(1) 通識課為必修。
(2)
四技二通識興趣課程為必修課程,但可依興趣自由跨選。
(3)
選課人數若達上限則依選課先後順序排序。

9.通識課程若達人數上限該如何處理?

A:填具「學生選課申請單」,經授課教師同意後加選。

()學分抵免:

1.哪些人可以申請抵免學分?

A:申請抵免學分者應合於以下規定之一

(1) 重考或重新申請入學之新生、轉學及轉系之學生。

(2) 依照法令規定先修讀學分後考取修讀學位者,其學分若由全國大專院校之學分班修得者,成績須在七十分以上始得申請。

(3) 學士後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入學前已修讀學士以上學位層級相關領域同性質科目學分者。

(4) 新舊課程交替學生(含復學生、重補修舊課程不及格學生)

(5) 申請放棄選讀雙主修及輔系學生。

(6) 依本校「學生出國期間有關學業與學籍處理要點」規定於國外大專院校取得學分者。

(7) 修讀學、碩士學位期間,修習碩、博士班課程成績七十分以上,其學分未列入畢業最低學分數內,而持有證明者。

(8) 依其他規定或特殊情形,經簽准抵免者。

2.何時可申請抵免學分?是否可分次申請?

A:應於入()學、轉系()後或取得學分之次學期,於開學正式上課日起二週內提出申請並完成之,逾期不予受理。不可分次申請。

3.如何辦理抵免學分?

A(1) 申請人可至教務處註冊組網頁下載申請表或至教務處領表填寫,先送各該系(所)及相關單位審核後,再送交教務處複核。

(2) 應於入()學、轉系()後或取得學分之次學期,於開學正式上課日起二週內提出申請並完成之,逾期不予受理。

(3) 同學應檢具成績單或原始成績證明,逕向所屬所、系()及相關單位提出申請並完成核章後,再送教務單位複核。

(4) 扺免科目學分之審核,通識課程及共同科目由通識教育中心負責初核,並由教務單位程序複核。

(5) 負責初核單位得視實際需要成立審查小組或指定專人就抵免科目之實質內涵進行專業審查,並由單位主管核定審查結果。如認有必要時,得通知申請者提供課程綱要與內容文件或經甄試後,以決定是否准予抵免。

(6) 科目學分經確定相互扺免並經登錄後,不得更換抵免其他科目學分。

4.科目名稱及內容相同,而學分不同者,是否可以申請抵免?

A:分不同者,可以多抵少,抵免後以較少學分登記。以少抵多者,本校若有相關科目可補修該科目不足之學分,准予於修畢該補修科目後抵免;本校若無相關科目可補修該科目不足之學分,不准抵免。

5. 必修科目停開或更改名稱及學分時,需補修或重修者,如何辦理?

A:必修科目停開或改為選修或更改名稱及學分數時,各系()得選定性質相近或新訂名稱科目,供轉系()、新舊課程交替或重()修之學生修習;教務單位亦依各系()提供之書面對照表辦理學生抵免作業。

()學分學程課程:

1.本中心有哪些學分學程課程?

A:本中心設置文化創意學程商業服務力學程。

 

2. 文化創意學程要修滿幾學分才可以申請學程證書?

A修滿本學程規定之20學分者(系科專業必修須修畢8學分、文創核心必修須修畢8學分、文創選修須修畢4學分) ,即可向通識教育中心申請核發文化創意學程修習證明書(需填寫本學程修習證書核發申請表)。

3. 修習文化創意學程之科目學分數可否併入學期修習總學分及學期成績計算?

A修習本學程其學程科目是否併入學期修習總學分及學期成績計算,依各系科規定辦理。

4. 商業服務力學程要修滿幾學分才可以申請學程證書?

A修滿本學程規定之21學分者(商業專業課程10學分-系所專業必修須修畢6學分、系所專業選修須修畢4學分;通識課程11學分-通識核心必修(服務學習課程、應用文書課程)須修畢3學分、通識興趣選修須修畢8學分),即可向教務處申請核發商業服務力學程修習證明書(需填寫本學程修習證書核發申請表)。

 

5. 商業服務力學程之商業專業課程及服務學習必修課程有哪些?

A商業專業課程及服務學習必修課程依各系科規定辦理。

FAQ-研發

1. 什麼是產學合作?有那些類型及項目?

A依教育部「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所稱產學合作,指學校為促進各類產業發展,與政府機關、事業機關、民間團體、學術研究機構等合作辦理下列事項之一者。

(1)各類研究發展及其應用事項:包括專題研究、物質交換、檢測檢驗、技術服務、諮詢顧問、專利申請、技術移轉、創新育成等。

(2)各類教育、培訓、研習、研討、實習或訓練等相關合作事項。

(3)其他有關學校智慧財產權益之運用事項。

2.產學合作申請作業流程?

A:請參閱本校研究發展處-產學合作組-產學合作相關法規內之產學合作申請作業流程。

3.產學合作申請相關表單可從何處下載?

A:請參閱本校研究發展處-產學合作組-產學合作相關表單。

4.產學合作計畫申請每案需提列多少%管理費?

A依「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建教合作管理費分配實施要點」規定,以提列至少總經費之百分之十為下限。

5.教師執行產學合作計畫若需變更或延期該如何辦理?

A填寫「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產學合作計畫變更/延期申請表」,表格請至研究發展處→產學合作組→產學合作相關法規→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產學合作計畫變更/延期申請表下載。

6.教師研究獎(補)助之項目有哪些?

A(1) 出席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

(2) 發表原創性學術期刊論文

7.教師研究獎(補)助之申請方式

A(1)申請日期於每年九月一日起至九月卅日截止。

(2)申請人填寫申請表,檢附已刊登之著作及申請之相關證明文件,如附表一,向系(所)、中心、室申請。

(3)由系(所)、中心、室召開相關會議審查通過後,提送名單並檢附會議紀錄及相關證明文件送研究發展處申請。

(4)由研究發展處依本要點附表一比對申請人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文件;資料不符者,通知系(所)、中心、室於7個工作天內補正,逾期未補正之申請人申請書不予受理;資料符合者,彙整提送名冊至教師研究獎()助審議小組會議複審,經審查會議通過,陳 校長核定後發放獎()助金。

(5)申請流程詳如本校研究發展處-研究發展組-檔案下載-教師研究獎補助申請審查流程圖。

8.如何申請本校辦理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支給規定?

A:規定內容請參閱本校研究發展處-研究發展組-校內研發相關法規辦法-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辦理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支給規定

9.如何申請本校傑出創作獎勵? 

A(1)申請者須檢附申請表及獲獎相關證明文件,於每年九月一日至九月卅日前向研究發展處研究發展組提出前2學年度獎勵案之申請,俾送交審議。

(2)其獎勵辦法請參閱本校研究發展處-研究發展組-校內研發相關法規辦法-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傑出創作獎勵辦法